acrylic
仇德树

裂变— 藏晖( 山水)

细节
仇德树
裂变— 藏晖( 山水)
丙烯 纸本 裱于画布
2005年作
签名:云一人仇大
出版
Wenhui Publication House,Qiu Deshu , Shanghai, China, 2013 (illustrated, p159)

拍品专文

仇德树在开始大量实践“裂变”拼贴的创作方式与增添了丙烯色彩视觉冲击试验后,2000 年左右开始了以“山水”为主要题材的创作,此次拍品《裂变—藏晖(山水)》(Lot 47) 便是这一时期的佳作。作品各种色彩中山峰层峦迭嶂,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布满画面,构图紧凑。在“裂变”的原则基础上,仇德树将撕碎的宣纸组成不同高矮大小的山峦置于着色的画布之上,通过不同的力度与深浅来达到使宣纸达到不同的通透效果。 在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视角下,仇德树的这幅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仇德树通过酷似塞尚般强烈呼应的颜色在二维的平面上给人一种三维立体、有深度的视觉体验。塞尚与仇德树诞生于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却同样偏离于自身传统“解构”的绘画语言。 仇德树在上个世纪80 年代,不可避免地受到大量西方现代艺术信息涌入的影响,但作品中透露着如何让水墨这一古老艺术形式重新焕发出生机的思考。然而,仇德树并未完全被西方艺术理论所同化,而是在运用丙烯色彩的同时从媒材语言—宣纸与题材—水墨上重新回归中国传统。在运用“裂变”这一全新的图式技法的的同时,传承下来的是对宇宙万物“道”的思考,是一种保持独立精神的同时对于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仇德樹1948年出生於中國上海, 1985至1986年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波士頓塔苻茨大學交流。在1980年代初期,他在藝術創造中發現了裂痕,之後開始以「裂變」作為自己的藝術語言。他所參與的展覽包括:美國紐約鬲士豪畫廊的「裂變-仇德樹」(2003)、臺灣長流美術館個展「裂變—仇德樹新作展」(2005)、美國紐約曼哈頓亞洲文化中心藝廊「國際現代水墨畫大展」(2006)、中國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的「仇德樹—草草社之後的十年」(2007)、上海大劇院畫廊的「象外山—仇德樹的裂變藝術」(2011)。

更多来自 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