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西奥‧梅耶
舞蹈
油彩 画布 手工雕刻木框
1948年作
来源
约于1948年,现藏家之祖父于印度尼西亚购得
出版
Klaus Wenk, Theo Meier Bilder aus den Tropen: Pictures from the Tropics, Verlad Stocker-Schmid AG Deitkon - Zürich, 1980 (illustrated, pp. 58-59).
Dider Hamel, Theo Meier: A Swiss Artist Under the Tropics, Hexart, Jakarta, 2007 (illustrated, plate 164, p. 98).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受到高更作品的启发,而且深深的被峇里岛的美丽及魅力所吸引,西奥.梅耶艺术创作最辉煌的期都是在峇里岛,这个美丽的热带岛屿。梅耶沿袭了高更式的原始主义语言,诠释几何图形及鲜明的色彩对比,这些绘画方式都清楚地呈现在《拉让舞》中。 「拉让」一词意为「献祭」,这是一种每年都会在神庙表演,以祭鬼神的舞蹈,在峇里岛已拥有悠久的历史,舞者以看似轻松、梦幻无瑕疵的舞步,将峇里岛表演艺术层次拉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支舞由一种称为甘美兰的乐器伴奏,那是传统爪哇敲击乐器, 与舞者优雅的舞姿相互辉映。原本西奥.迈耶主要绘画人像画和风景画,见过迎宾舞之后,深深被这迷人的舞姿迷住,认为「那是在他居住的城市圣纳达里,最美妙东西」。 日常生活的礼仪与色彩 西奥.梅耶多次在画中描绘「迎宾舞」仪式,真实的捕捉这支舞的华丽, 透过流动的笔触与颜色的调和,达到一种神圣的境界。舞者优美而细致的动作,配戴丰富的饰品在众多雕像中跳舞的和谐演绎,完全能看出迈耶对这支舞的热爱。 橙色、黄色及红色是他作画的一大特色,让绘画场景显得更温暖,艺术家采用丰富而鲜艳的色调来表示峇里舞热情的感觉,显示出他对峇里岛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这支舞背后蕴含深厚的宗教意义,表达敬意。他以深蓝色圈勾出作品的主题:舞者和乐手,这是艺术家独创的手法。舞者和乐手在「迎宾舞」中,扮演着互补的角色。画作结构虽然牢固,但是舞者和乐手的绘画手法带来一种流动感,好像与铜管乐器产生共鸣。他对细节的要求从舞者头上的头饰与雕像陈列的方式,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这个主题的热爱。 当时,想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找到绘画材料和良好的画布非常困难, 油画笔及颜料都要由欧洲进口,迈耶 在一幅相对较大的画布上将「迎宾舞」仔细描绘,反映了艺术家想完全捕捉这支舞的宏伟和整体氛围的意图。这幅震撼人心的画作不单只是描绘了传统峇里舞的壮丽,更完整代表了梅耶精湛的艺术技巧。20岁时,梅耶就读于巴塞尔艺术学院,发现自己特别喜爱高更的作品。之后他到了法国,与其他著名艺术家学习,如Cuna Amiet 及Emil Nolde。 在《迎宾舞》中,可以看见以上艺术家绘画的特色。Emil Nolde喜欢用橙、黄及绿色色调、Cuna Amiet色彩与线条的和谐比例、及高更刚劲有力的笔触及强烈的色彩对比都在梅耶的作品中出现。另外,高更以对比颜色画成的标志性人物框架,与大量使用红、蓝色调都是在本季日间拍卖梅耶作品的特点。梅耶将这些绘画大师的精湛画功揉合为一,他有效处理颜色及写实的功力在这些作品中完整呈现。作为艺术家,能驾轻就熟的掌握多种色调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揣摩与练习,他采用色调的强度,画中部份颜色是不透光的,要达到这种效果,只能加强每种颜色的深浅度,来作出变化,梅耶完美掌握出这些技巧,注重传统的构图技巧将他心中热爱的峇里岛之美精彩显现在画布上。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