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休斯(Shara Hughes)
莎拉·休斯的作品《瑞士旋转》早前于佳士得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以2,940,000美元的破纪录高价成交,备受市场瞩目。休斯利用浓厚鲜亮的色调,将创作题材幻化成“心灵里或幻想中的风景”,尽显她对色彩和形态的触觉,以及对艺术史的深刻认识。
正如《纽约客》杂志所形容,休斯的姿态画作“运用各种手段吸引观赏者的目光,但仍然在刻划熟悉风景的画作中展现坦率真挚的感觉”。因此,休斯的作品能让人暂时逃离现实,疗愈心灵,这在后疫情时代尤其重要。
妮娜·香奈儿·阿布尼(Nina Chanel Abney)
妮娜·香奈儿·阿布尼生于伊利诺伊州,她的大型创作主要探讨与文化相关及往往极为敏感的题材。她在《Vanity Fair》的访问中表示:“我总是选择热门话题为题材,但我不会只诉说单一的故事,因为我感兴趣的范畴很多元化。我随心绘画,不受任何限制约束。”
阿布尼采用各种棱角分明的形状及满布色彩和符号的构图,经常在版画和纸上作品中,从白人和异性恋以外的角度探索种族、性别和名人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她的作品在2021年5月创下990,000美元的拍卖纪录,而在各处都能见到其作品的踪影,例如《纽约客》的封面,以至饶舌歌手米克・米尔(Meek Mill)的专辑封面。
厄尼·巴恩斯(Ernie Barnes)
厄尼·巴恩斯的《糖屋》在5月佳士得纽约拍卖以高价拍出时,现场人士均大吃一惊,然后随即欢呼拍掌。作品以15,275,000美元收槌,不但远超高估价,刷新艺术家的拍卖纪录,更令他成为艺坛炙手可热的人物。
巴恩斯生于1938年,在北卡罗莱纳州土生土长。他获得全额运动奖学金,于达勒姆北卡罗莱纳大学修读艺术。毕业后,他加入美国美式足球联盟,担任职业球员六年。虽然运动员生涯令他感到颇为矛盾,但他明白到自己刻划的动态人物,其实源自他在美式足球运动中亲身经历的体能煎熬。
巴恩斯于2000年代初获公认为最优秀的运动画家,而最近则受到广泛关注,在主流艺坛及艺术市场内确立重要的地位。
费丝·林戈德(Faith Ringgold)
费丝·林戈德获誉为最重要的在世美国艺术家之一,她近日于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Faith Ringgold: American People」展览,充分展示其致力为黑人女性艺术家在艺坛争取一席之地的先驱地位。霍兰德.科特(Holland Cotter)就展览于《纽约时报》写道:“半世纪前,黑人女性艺术家必须奋力争取,才能于主流艺术世界立足。现在放眼四周,她们虽然尚未成为大多数,但阵容却不断壮大,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甚有先见的艺术家兼推动者费丝.林戈德。”
林戈德将哈林文艺复兴时期的多元艺术,与当代黑人艺术家蕴含政治色彩的作品连系起来,不但于美国文化留下永不磨灭的足印,亦自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以来不断启发各个世代的艺术家。
琳恩·特雷克斯勒(Lynne Drexler)
琳恩·特雷克斯勒多姿多彩的风景画作,游走于不同艺术运动之间。她生于1928年,是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和罗伯特·马赛维尔(Robert Motherwell)的学生。她有时被标签为后印象派画家,有时则被称为抽象风景画家。但无论被分类为哪一个流派,她的风格却依然独一无二,而她的支持者亦深明这一点,因而促使其画作《赫伯特花园》在5月佳士得拍卖会上,以刷新纪录的1,500,000美元成交。此外,特雷克斯勒的五大高价作品均于2022年3月后成交,可见其作品的市场才刚刚开始茁壮成长。
特雷克斯勒的画作结合重复、时而狂乱的笔触,反映她擅长运用颜色表达情感,带领观赏者走进零散破碎的自然形状之中。
特雷克斯勒的创作灵感来自音乐和艺术,因此她的画作也带有通感的特质,以颜色构成不同形状,刻划风景及静物。
斯坦利·惠特尼(Stanley Whitney)
斯坦利·惠特尼的首场回顾展预计将于2023年假Buffalo AKG Art Museum(前Albright-Knox 艺术画廊)举行。主题之一是惠特尼对颜色的探索,这也是他毕生致力摸索的复杂议题。他于2005年所作的《大火球》于2022年2月在佳士得伦敦拍卖以1,482,000英镑拍出,几乎为高估价的三倍之多。
惠特尼的创作灵感来自极简主义、色域绘画、音乐和其他文化范畴,以过程为本的作品利用明亮夺目的方格,同时展示和组合各种色彩。他曾表示画中的每种颜色也唤起一种特别的感觉,而他透过作品将颜色结合,令各种独特色彩也以错综复杂的形式互动。
莎芭拉拉·塞尔弗(Tschabalala Self)
莎芭拉拉·塞尔弗的画作《蓝宝石》在2019年于佳士得伦敦以395,250英镑成交,刷新她当时的拍卖纪录。她的作品结合油画、版画和拼装艺术的元素,游走于平面抽象画及雕塑之间。《蓝宝石》以多块涂色绗缝布料组成黑人女性的形象,反映塞尔弗希望了解观赏者如何诠释这幅具像作品的意像。
塞尔弗探究个别元素对塑造身体性别和种族的作用,她利用刻板的成见和文化象征,了解大众对身体的主观印象和实际观点之间的差异。
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
朱利安·奥培于1980年代崭露头角时,便以揉合极简主义和普普艺术的独特手法获得青睐,亦曾于伦敦、东京和纽约等地举行展览。奥培初期支持新英国雕塑运动,后来将以简单线条勾勒轮廓的人像融入油画、艺术装置,甚至唱片封面等媒介。
奥培表示:“将事物解读为伪装,但同时知道它们的确真实存在,这是我创作的重点。”因此,他一直跟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为观赏者带来崭新的途径,了解自己对艺术和世界的认知。
汉斯·鲁道夫·吉格尔(H.R. Giger)
汉斯·鲁道夫·吉格尔最著名的作品,当数他为列尼‧史葛(Ridley Scott)执导的科幻电影《异形》(1979年)创作的视觉设计作品。《异形》一直获誉为史上最精彩的科幻电影,电影能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色的实际特效,而并非会随着时间而失去吸引力的电脑特效。吉格尔的团队以橡胶衣和假人创作异形生物,精湛的技巧至今仍然令人津津乐道。
吉格尔于1940年生于瑞士库尔,以利用墨水和喷枪绘画的生物机械角色闻名。他的作品令科幻小说和流行文化接轨,其他艺术家更将他的画作融入家具、舞台布置、唱片封面和刺青图案之中。
此外,吉格尔绘画的生物形态怪异,但却带有一种超自然和明显的人类美态,成为其作品能跨越文化引起共鸣的关键。他以喷枪创作的《旅客IX》正好体现这一点,作品将人类和奇异的形态结合,形成令人不安却又迷人的效果。
哈维尔·卡勒加(Javier Calleja)
哈维尔·卡勒加笔下的人物都拥有一双大眼睛,可爱的外表下却藏着阴暗的一面。卡勒加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于1990年代开始创作,并反对他所指的“当代艺术的理智主义”。他喜欢以直白易明的方式刻划人物,这种简单的表现手法亦令画作散发讽刺意味。
与奈良美智和KAWS等当代艺术大师一样,卡勒加透过可爱简单的人物,以调皮幽默平衡愤世嫉俗,也以公然直白平衡暗中的讽刺意味。他于2014年创作的《红发》也不例外,体现卡勒加不断改进独特风格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