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术绝不仅是在地铁、公交车站或是街角涂鸦。佳士得即将举行「Trespassing」网上拍卖,与我们一同欣赏凯斯·哈林、Stik、Banksy及KAWS等创新艺术家作品,探索其如何登入大雅之堂
踏入二十一世纪,艺术媒材已超越传统界限,从纸本、纸板和画布,跳跃至路面、人行道、隧道以及建筑物的阶砖外墙。作为社会运动、追求自由以及实现自主的象征,街头艺术在规模、作品可见度以及流行增长速度上,都是这时期的艺术界领军代表。
自从美国费城和纽约的嘻哈团体将涂鸦转化为一系列风格独树一帜的表达语言,街头艺术就成为一种被认可的艺术形式。其最为人所熟知的一面大概是高调表达宣言,偶或带有颠覆意味。不管如何,街头艺术宣扬的是不易妥协的精神以及进取的社会意识,并持续深受全球狂热支持者爱戴。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Banksy、Invader以及Stik等艺术家作品在现今市场备受热捧。2008年,谢帕德·费尔雷(Shepard Fairey)创作的著名海报《希望》(Hope)面世;2011年,洛杉矶当代艺术美术馆(MoCA)破天荒举办了一场关于涂鸦及街头艺术全球历史的展览。自此街头艺术开始广受欢迎。2019年,佳士得拍出的Stik及Banksy作品均刷新艺术家世界拍卖纪录,当中包括上图的《女孩与气球》。
佳士得与收藏家罗尼·K·皮罗维诺(Ronnie K. Pirovino)合作策划全新网上拍卖「Trespassing」,梳理当代艺术中涂鸦元素的影响,并欣赏涂鸦艺术家作品中的活力自主与幽默诙谐。佳士得专家在此为街头艺术藏家总结不可不知的收藏指南。
以涂鸦为灵感的艺术家经常再三探讨相同主题,或在作品中重复采用同一技巧,藉此为自己建立高辨识度的标记,成为其视觉词汇中的必备组成部分。例如哈林的人形图案;尚·米榭·巴斯奇亚结合符号的警世字句;以及Banksy充满政治意味的不恭主题。
由六条线和两个圆点组成的火柴人角色不断在Stik作品中出现,而Invader则将涂鸦概念呈现在马赛克之上。每件Invader工作室作品都能在街上找到对应——亦即公众空间中的作品,譬如建筑物、高速公路立交桥,甚至是著名的街角。
有些街头艺术固定于指定地点无法移动,例如哈林的名作《吸毒等同发疯》(Crack is Wack)就是一件他于1986年创作的公开作品,至今仍然可见于纽约哈莱姆河高速公路旁。为有效代表整体,艺术家或会以一种更易于搬运的形式来重制作品当中的突出元素。哈林极具标志性的人形图案与符号在他的作品中一再出现,除墙壁和画布以外,丝网印刷也可见其踪影。其他艺术家如Stik和Banksy也是如此。
街头艺术很容易被复制,因为模板可以无限次重复使用。关于独创性的疑问一直困扰着所有艺术类别,街头艺术更是首当其冲;这时候要寻求专家意见。参照艺术家专题目录(catalogue raisonné)对版画来说非常重要,藏家亦应将眼前的版画与同版印制的作品作比较。
经典主题的原版作品曾被多次复制,本身十分珍贵。“KAWS的《太空小子》(上图)乃原藏家珍藏近20年后释出。已知仅有少数手绘版本,因此《太空小子》一作在任何KAWS收藏中都可谓无价之宝,是KAWS收藏圈子中的传奇巨作。”皮罗维诺表示。
4. 考虑品相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街头艺术因其本质而承受更多风吹雨打。当中有些可以修复,Stik等艺术家就尽其所能为他的街头作品进行个人修补润色,然而些许磨损是无法避免的。
譬如KAWS的“公交车站”作品便以街上的宣传海报为基础创作。他撕下这些广告并在工作室中重新创作。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元素后,他便会以新作替换原有海报。
藏家必须谨记,任何艺术作品的保存品相都会影响其价值。
街头艺术在艺术史上属于较近期的运动,了解其起源能让我们更清楚它的去向。很多人都知道涂鸦,尤指当中的 “狂野风” (Wild Style),是1970年代街头艺术的新兴形式,然而波普艺术亦有在当中铺路,首度采用了很多与街头艺术同类的主题,包括消费主义和流行文化元素等。
波普主义巨匠安迪·沃荷(Andy Warhol)是尚·米榭·巴斯奇亚的良师益友,同时也与哈林长期合作。而在许多方面,KAWS和Invader已成为圈中的接棒者。团队合作精神是这些艺术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