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收藏后,必须认清自己喜欢的珍藏类型,这一点对收藏中国玉器尤为重要。数千年以来,人类也爱以不同色泽的玉石雕琢成不同形态。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潘薇琦(Vicki Paloympis)表示:「中国玉器看似简单,但其实玉质及形态非常多变。而研究玉器更是一趟漫长的旅程。」
公元前二千至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玉器主要为斧刃及仪仗器等工具。由于大部份仪仗玉器的用途不明,亦无文献记载,因此其价值集中在考古层面。相较之下,明代玉器(1368至1644年)常以不同颜色的玉石制成,光泽柔和,而清代(1644至1911年)的则以剔透白玉居多,一般被奉为顶级玉雕。
潘薇琦表示:「喜欢清代白玉花瓶的藏家,未必喜欢新石器时代的斧刃,例如安思远私人珍藏中的精致玉制斧刃。」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文物热潮主要风靡于两大时期:一是北宋,二是明末清初。这件玉璧以汉代青铜器为原型,从中可见当时人们对古代艺术的渴求。
她补充:「当我开始研究玉雕时,就被华丽的大型玉雕吸引,但随着知识渐长,我开始欣赏小型玉雕的精妙之处。小型玉雕能展示工匠的鬼斧神工,他们为一颗细小的玉石赋予无限细节及生命力。」
中国艺术家对瓷器、陶器、玉器、珐琅器及漆器等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皆有一套特定的美学标准。学习中国艺术品的美学比例及形态,对收藏将有莫大裨益。
潘薇琦建议新晋玉器藏家从自己熟悉的其他材质形态入手。「熟悉这类玉器后,就可以开始涉猎其他较陌生的范畴。」
上图这尊白玉雕仙女立像完美展现出中国艺术家的匠心巧手。潘薇琦指:「当你细看人像面部五官、衣裙细节及玉石使用时,就会明白中国玉雕工匠备受尊崇的原因。」
有藏家钟情有吉祥寓意的玉雕,也有藏家喜欢以著名诗词画面为题或刻有特定动物的玉器。热爱大海的,大概就会特别挑选以航海为主题的玉器。
偏爱古代青铜器形态的藏家,则应优先考虑仿古风格的玉器,譬如上图的青褐玉爵,乃以西周青铜酒器为原型制作。
2011年的中国玉器市场非常畅旺,不论是白玉或碧玉,价钱都非常高昂。不过,现时的买家倾向收藏十八世纪的剔透白玉,兴趣远胜其他颜色的玉器。这种情况为新晋藏家提供理想契机。
潘薇琦说:「如果你是收藏新手,又知道市场正热捧白玉,你正好反其道而行,例如从碧玉或明代玉器着手,因为价格会比较相宜。」
玉制鼻烟壶也是不错的入门选择,专家解释:「鼻烟壶的定价往往比较相宜,但质素及特点与其他类型的玉器非常相近。」而且,鼻烟壶亦有花卉、吉祥字句、牡丹及蝴蝶等玉器常见的图案。
潘薇琦指:「如果我是新晋藏家,我会选择小巧精致、有吉祥寓意的玉雕。由于体积较小,所以价格亦会因应较低。选择玲珑小巧而质素上乘的玉器,实属明智之举。」
要尽情享受收藏的乐趣,必须喜欢自己的收藏。了解市场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能透过每日欣赏自己所喜爱的藏品而得到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