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收藏指南:七大注意事项

中国瓷器收藏指南:
七大注意事项

中国瓷器可能令新进藏家望而生畏,专家葛曼琪 (Margaret Gristina) 与Menachem Wecker分享鉴赏心得,协助藏家收窄购藏的范围。

中国瓷器种类看似多不胜数,但主要可分为两类,分别是为御制及民间烧制的中式瓷器,以及出口至西方的瓷器。

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葛曼琪表示:“虽然十八世纪初,两者作品有点相似,但其实分别极大。藏家通常热衷于其中一种。我们经常建议藏家先欣赏不同的瓷器,然后缩窄范围,专注于自己最喜欢的种类。”

 

1. 观察装饰

清乾隆 粉彩梨形方瓶,矾红六字篆书款;高11英寸 (28厘米);估价:美元600,000–800,000 将在9月17及18日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推出

中式瓷器 (上图) 及出口瓷器 (下图) 的主要分别在于装饰的花纹及外形。中式瓷器供本地人使用,装饰多以花草、风景、佛教象征等中式图案为题。出口瓷器则迎合海外商人的喜好,融入西方思想或设计。

葛曼琪指出:“商人会提供西方设计供工匠复制。部分出口瓷器兼具中西特色,中央采用中式设计,边缘则为西方图案。”有时工匠更按照完整的图样或实物复制瓷器,陶工有时亦会按照欧洲的瓷器复制作品。

清乾隆 外销粉彩鲤鱼式大盖盌;长19英寸 (48.2厘米);估价:美元40,000–60,000 将在9月16日纽约佳士得“物华天宝:索维尔珍藏” 拍卖 (第二部分) 推出

 

2. 中式主题

如果你喜欢纯中式瓷器,便要留意许多装饰图案及主题都另有含义,例如合称“岁寒三友”的松、竹及梅,它们都是冬季的常绿植物。

明嘉靖 岁寒三友青花罐,蓝釉六字楷书款;高13 1/2英寸 (34.3厘米),宽16英寸 (40.7厘米),连日本木盒;估价:美元150,000–250,000。将在9月17及18日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推出

葛曼琪解释,岁寒三友象征长寿,这些象征意义对中国藏家而言显而易见,但若用于出口瓷器,西方藏家便难以理解。

清康熙 矾红彩描金鲤鱼铃铛杯;高4 1/2英寸 (10.8厘米);估价:美元4,000–6,000。将在9月16日纽约佳士得“物华天宝:索维尔珍藏” 拍卖 (第二部分) 推出

鲤鱼是另一个极受欢迎的中国瓷器图案。传说中鲤鱼逆流而上,跃过水流湍急的龙门,升天成龙,因此也象征成功。葛曼琪表示:“这个比喻代表学生要专注与坚持才能通过考试,也是成功的祝福。”

象征皇权的龙亦是中国瓷器常见的图案。“龙是帝王的象征,亦是现今中国藏家最喜欢的图案。”

明万历 龙凤青花蒜头瓶,蓝釉单行六字楷书款;高21 1/2英寸 (54.6厘米),连木制底座及日本木盒;估价:美元600,000–800,000 将在9月16日纽约佳士得“露芙及卡尔‧巴伦珍藏中国鼻烟壶” 拍卖(第一部分) 推出

御用的顶级瓷器上皆有象征帝王的龙,并有年号。龙渐渐成为历久不衰的图案,点缀各种御用、本土及出口瓷器。

清道光 御制墨彩云龙纹鼻烟壶,景德镇御窑,矾红四字篆书款;高2 1/8英寸 (5.4厘米),连玻璃瓶塞;估价:美元2,000–3,000 将在9月16日纽约佳士得“露芙及卡尔‧巴伦珍藏中国鼻烟壶 (第一部分) ”拍卖 推出

瓷器的价值相差甚大。葛曼琪指出:“瓷器价值主要取决于罕有程度、品相及来源。市场上绝对有价格相宜的御制瓷器供新进藏家选择。”

 

3. 留意明末清初瓷器

明末清初出产的瓷器称为“过渡时期”瓷器,以往多由西方藏家收藏,现时亦开始吸引一众中国藏家。

过渡时期 青花长颈瓶;高13 3/4英寸 (34.9厘米);估价:美元15,000–25,000 将在9月17及18日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推出

葛曼琪解释:“当时中国的瓷窑并非属朝廷控制,因此画家及工匠的艺术创作也更自由。过渡期的瓷器有许多新颖设计及画工精细的风景画。我认为过渡期瓷器是收藏新手的理想起点,因为瓷器上的画面独特、画工出众,而且能以相对较低的价钱购得特别的珍品。”

 

4. 考虑混种瓷器

清康熙 五彩开光瑞兽图棒槌瓶一对;高18 1/8英寸 (46厘米);估价:美元60,000–80,000 将在9月16日纽约佳士得“物华天宝:索维尔珍藏” 拍卖 (第二部分) 推出

此外,亦有模糊本地及出口瓷器界线的混种瓷器。此类瓷器制于公元十八世纪初,展现中式风格,但同时在本地及出口销售。当时,欧洲买家尚未流行私人订购瓷器,欧洲对中国瓷器的需求甚殷,西方的贸易公司为应付顾客的需求,便入口饰以中式图案的瓷器。

清康熙 青花盘;直径13 1/2英寸(34.3厘米),连日本木盒;估价:美元2,000–3,000 将在9月16日纽约佳士得“物华天宝:索维尔珍藏” 拍卖 (第二部分)推出

 

5. 文房瓷器

小笔筒、笔架、花瓶等文房瓷器亦是另一种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瓷器。此类文房用品由不同物料制成,例如木、珐琅及陶瓷。

十八至十九世纪 粉彩卷轴腕枕;长6 3/4英寸 (17厘米);估价:美元15,000–20,000将在9月17日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推出

葛曼琪称:“一些有趣的文房瓷器刻意模仿其他材质,例如仿石或仿木瓷制笔筒。此类特别的瓷器让藏家可拥有中国艺术家及文人使用过的文房用品。”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蓝釉六字楷书款 ;直径4 3/4英寸 (12厘米);估价:美元30,000–50,000 将在9月17及18日纽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推出

 

6. 多了解研究

与所有收藏一样,入门藏家应透过博物馆、拍卖行及艺术商多接触不同的藏品,了解各种物料的特质。

葛曼琪建议:“如果想收集御瓷,就要买一本有关落款的书籍好好钻研,然后亲身观察瓷器上的真正落款。在公元十九世纪,中国许多瓷器都印上前朝年号,此举并非为了瞒骗,而是希望模仿前朝制品。”印有明清落款却在十九世纪制的瓷器,往往会令新进藏家困惑。

颜色也是辨别落款的要点。“例如,清康熙年间的瓷器会用蓝釉落款。所以,藏家对落款要多加注意。”Gerald Davidson作于1991年的《Guide to Marks on Chinese Porcelain》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惟并未提及有关颜色的差异。

 

7. 留意修复痕迹

不论收藏哪类艺术品,藏家接触瓷器的机会越多越好,当中辨别修复部分尤其重要。葛曼琪解释:“如果瓷器的修复工作做得好,应该难以发现。”

以往的瓷器修复材料往往会因年代久远而变黄及剥落,但崭新技术已能令修复部分难以察觉。其中一个辨认修复部分的窍门是将大头针小心刺入可疑之处,若大头针被黏住,便要特别留意。表面没有经补色的瓷器是不会被刮花。以电筒照瓷器亦有助找出幼细裂缝。

 


观看更多专题文章、访问及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