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制表界,传统价值一直主宰天下,不论是在零售还是拍卖市场,百达翡丽和劳力士等经典品牌也被奉为高级腕表的王者。然而,不少新世代制表品牌正在颠覆这行之已久的状况,而独立制表品牌Richard Mille更是当中的先驱。充满未来感的Richard Mille腕表,在各方面也被视为财富显赫的象征。
创办人Richard Mille于1999年创立同名品牌,并获爱彼(Audemars Piguet)和著名开发公司Renaud et Papi全力支持,致力以创新技术突破高级手工制表工艺的界限。
两年后,品牌推出Richard Mille RM001腕表,黄金、钻石或宝石统统没有,唯一卖点是极致精湛卓越的技术,售价?非常亮眼的 159,000欧元。首批共生产80枚的腕表,甫推出即被抢购一空。
于2018年9月,佳士得伦敦举行首届钟表论坛,吸引顶尖瑞士制表品牌聚首一堂,于一系列研讨会和活动中剖析钟表业现况。不论是私人交谈还是公开讨论,热门话题之一都是高级腕表藏家如何热切渴望拥有一枚Richard Mille。业内顶尖专家均指出,Richard Mille腕表如此炙手可热的原因在于其机芯品质。
RM056原型腕表(上图)于2017年在佳士得以120万英磅成交,腕表搭载Richard Mille迄今最复杂的机芯,RM008(下图)也采用同款机芯,更是首款备有追针计时功能和陀飞轮的型号。
Richard Mille腕表的大小和外型均独具一格,即使远看也辨识度甚高。品牌源自汽车设计的腕表美学,毫无疑问破格出众,根据《福布斯》,购买一枚Richard Mille腕表相等于 "将一架迷你跑车戴在腕上" 。创办人Richard Mille曾言: "我希望大家看到我的腕表时会不由自主发出赞叹,并且越是细看,越是惊叹连连。我的设计,是在新奇巧思与惊人意念之间取得绝妙平衡。"
Richard Mille每年制造的腕表不足5,000枚,对于年轻品牌来说,这已算是高产量,但藏家对Richard Mille腕表的需求总是远超此数。屡创新高的拍卖成交价,更是反映这股热潮。
RM52 "Tourbillon Skull" (上图)是极罕有难求的珍品。腕表以 "全新未开封" 状态推出拍卖,是六枚亚洲限量版腕表其中一枚。
Richard Mille型号为RM 50-3 McLaren F1的追针计时陀飞轮腕表外型看似笨重,但戴上手腕后会发现它轻巧无比。腕表仅重1.41安士(40克),结构坚实,却拥有犹如违反物理定律般的轻盈重量。Richard Mille与专门研究轻巧物料的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和McLaren-Honda合作,运用双方对轻巧物料的研究和专业知识,成功研制出这款突破性的腕表和表壳。
Richard Mille腕表有 "亿万富翁的握手" 之称,是尊贵人士的腕上时计之选。Richard Mille亦邀请名人担任品牌大使,包括前一级方程式赛车手菲利比·马沙( Felipe Massa)和世界冠军网球手拉斐尔·拿度(Rafael Nadal),让他们在比赛中佩戴品牌腕表,突显Richard Mille的奢华定位。
品牌于2004年为马沙研发RM006陀飞轮腕表,重量仅略重于一张信用卡,却可承受高达500G的重力。在2009年匈牙利大奖赛前夕,马沙的赛车失控撞上轮胎墙,头部严重受伤,几乎丧命,但他佩戴的RM006却完好无损。
品牌也希望为拿度研发一款适合比赛佩戴的腕表。在拿度弄坏五款原型后,品牌成功研发仅重20克的
RM027。于2010年,拿度首度于美国公开赛夺冠,拿下第九个大满贯冠军时,手上正是佩戴这枚腕表。
此外,美国高尔夫球选手巴巴‧沃森( Bubba Watson)也佩戴Richard Mille腕表,于古斯塔奥高尔夫球俱乐部赢得2012年大师锦标赛。同年稍后时间,牙买加短跑运动员约翰·布莱克(Yohan Blake)在参加伦敦奥运时,则佩戴一枚绿色、金色和黑色的Richard Mille腕表。